康养青年说|我们眼中的“三下乡”——广西青年文明号暑期实践心语实录
医药康养学院药营2433班学生 杨莉盈
本次“三下乡”实践中,给村里小朋友们讲解中药材知识的场景,至今想起来仍心头温热。我带着晒干的金银花和陈皮,结合PPT教他们认形状、闻气味。孩子们看着枸杞争论 “是不是葡萄干变的”。我们还编了顺口溜:“金银花,藤儿爬,清热解毒顶呱呱。” 看着他们亮晶晶的眼睛里闪着好奇,举着自己画的药材图画追问 “这株草能治病吗”,我忽然懂了:知识的种子,就是这样在欢声笑语里悄悄发芽的。
医药康养学院药营2433班学生 王日含
此次“三下乡”宣讲收获满满。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到农户身边,用朴实话语结合身边事例讲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阿姨放下手中农活认真倾听,还与我们热情互动,宣讲结束后她紧紧拉着我们的手连声道谢。这让我们深感付出有价值,也激励我们继续做好理论宣讲,让思想之光照亮更多角落。
医药康养学院药安2433班学生 吴嘉怡
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入户调查慰问老人让我深受触动,其中有一户人家,家里并没有年轻人,仅仅只有一位老爷爷在家,即使是白天,屋里也很黑,与老人交谈中,他说家里只有他自己,交谈完后我们把礼品送给他,他一边笑着道谢一边让我们留下来吃饭,我才明白他们更渴望陪伴与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次经历让我懂得,这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医药康养学院药学2437班学生 熊清林
“三下乡”的日子像夏日里的风,热烈又珍贵。在村里,村民热情招呼我们摘黄皮果,那金灿灿的果子挂满枝头,他们质朴的笑容、真诚的分享,让我在异乡尝到了家的温暖。这份毫无保留的热情,像夏日暖阳暖了心窝,让我懂乡村不仅有山水,更有最珍贵的人情,也坚定了我想为这里做点什么的决心,让我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是在贴近大地的过程中学会担当。
医药康养学院药学2437班学生 苟芩埼
在“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我们医药康养学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为乡村老人提供专业按摩服务,并赠送精心配制的中药香囊、清凉油等保健物资时,那句朴实的“按得很舒服”,瞬间拂去了我的疲惫,这让我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留下了温暖的意义。
医药康养学院药安2432班学生 周玉燕
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我收获颇丰。其中,为老人艾熏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当艾草燃烧的烟雾缭绕在老人身旁,看到他们因艾熏而舒缓的神情,我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传统艾熏的技巧,更深刻体会到了关爱老人的意义。与老人的交流互动,也让我懂得了尊重与倾听的重要性。这次活动让我明白,我们应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药康养学院药安2433班学生 王丹
在参与学院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医疗与康养服务的重要性。通过走访乡村、开展健康宣教,我不仅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更感受到乡亲们的淳朴与需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要以更扎实的技能服务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的使命。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青春因奉献而闪光,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医药康养学院药学2335班学生 黄靖茹
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我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此次活动,我们组织了健康知识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让老人们体验了量血压,艾熏,按摩等健康服务,在走访中村民用家乡特产热情招待我们,这段经历将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医药康养学院健管2431班学生 蒋倩涵
此次活动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我在教老人练习八段锦的时候,在我以为大家都不会配合我的时候,结果大家都是很认真的在配合我练习八段锦,这让我大受鼓舞。现在回想起来,每当看到老人认真的表情以及盯着我的神色时,我感到无比的荣幸,感谢学校带我们开展“三下乡”活动,让我能够展示自己,通过这个机会,让老人们接触并了解八段锦这一传统养生功法。让我们大家一起提升身体素质。
医药康养学院药学2436班学生 张旭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在帮助老人体验按摩时,张奶奶说肩膀像压着石头,我按教程捏她肩胛骨时,她会舒服地眯起眼,讲年轻时挑水赶路的故事。老人们的道谢总带着颤音,皱纹里却盛着真切的暖意。原来指尖的力道能揉开岁月的酸痛,也能触碰到最淳朴的信任,这份双向的温柔,比任何收获都珍贵。
医药康养学院药学2432班学生 岑虹逸
参与此次“三下乡”活动,我体验了别样的生活。村民们热情好客,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特别是在入户调查时,我遇到了一位初次接触智能手机的老奶奶,她显得十分紧张。我耐心地教她如何使用微信与远在外地的子女视频通话。当她的子女出现在屏幕上时,老奶奶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刻,我也深受感动。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还让我拥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成为我成长的宝贵财富。
医药康养学院药安2432班学生 杨惠琪
参与了“三下乡”活动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爷爷奶奶紧握着我们的手和我们交流,眼里的暖意让我化于心,难以忘怀。活动中小朋友举着扇子,细声说着“谢谢哥哥姐姐”,这些瞬间比任何奖状都珍贵。原来付出真心时,收获的是最纯粹的信任。这段经历教会我,微小的善意也能在彼此心里种下光,往后更要带着这份热,继续走向需要的地方。
医药康养学院智管2432班学生 韦海宾
“三下乡”的日子,像一帧帧鲜活的画面,定格在记忆里。为老人测血压、按摩、艾熏、给孩子们讲中医药知识、帮农户剥玉米……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却藏着最实在的温暖。给小朋友颁发礼品时,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对我说“谢谢姐姐”。记得有位奶奶说“你们来,就又有人陪我说话了”,那一刻突然懂了,实践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用真心换真心。
医药康养学院药学2432班学生 张圣玲
“三下乡”让我对“民生”有了更鲜活的理解。智慧助老时,感受到老人对融入数字生活的渴望;医疗卫生服务实践中,体会到乡亲们对便捷健康服务的期盼。这让我明白,“健康中国”“智慧助老”不是纸上概念,而是要真正贴近需求、踏实做事,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深化,是我最深刻的体会。
医药康养学院药营2432班学生 陈丽莎
在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我经历最深的是跟小伙伴一起给老人量血压时,老人跟我们聊起天来,听到我们是来“三下乡”的,念叨着“孩子们辛苦了”。汗水混着一丝暖意,原来付出时收获的温柔,比任何成果都动人心弦。这短暂的时光告诉我:微小的善意,也能在心间开出花来!
医药康养学院药学2433班学生 蔡凤英
有幸参与了本次学院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入户走访时,我发现大部分老人听不懂普通话。村里面的小朋友见状,积极的为我们当起了“翻译官”。认真的把我们的话译成方言,又将老人的絮语转成普通话,稚嫩的声音像春日里的溪流。悄悄的架起了我们之间心与心的桥梁。这一幕让我深深触动,也让我真切触摸到村民的淳朴,更体会到志愿服务的意义,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决心在我心中也愈发笃定!
医药康养学院中药学2431班学生 黄基弘
在本次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我的相机里存下的每一张照片都藏着故事。有张是傍晚督的村小操场,孩子们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一张张笑脸在余晖里泛着暖光。这些照片里没有精致构图,却装着泥土的气息、真切的笑脸,每次翻看都像重回那个瞬间——原来最动人的画面,从来都生长在真实的生活里。
医药康养学院药营2432班学生 高炜婷
我参与了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在活动中,我教爷爷奶奶们视频通话,他们眼里的认真与欣喜让我触动。在此期间,有位老奶奶笑着对我说很开心我们的到来,帮助他们这么多,也很希望我们下次再来。这个活动,不仅让我深切体会到科技普及对老年人的意义。我耐心引导他们熟悉智能设备,帮他们跨越数字鸿沟。这不仅是技能传递,更是用陪伴温暖每一位老年人,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每一代人。
供稿/医药康养学院团委 文/龙婷婷
一审一校/龙婷婷 二审二校/覃丰海 三审三校/宁育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