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职教动态>职教研究>详细内容

职教研究

以产教融合为根本,探析职业院校“五金”建设路径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20 10:36:41 浏览次数: 【字体: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然而,要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走产教融合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的发展需要借助共同体的效应,协同推进,以企业为主体,指明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协同推进的方向,走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是产教融合共同要做的五个新基建任务,做好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发展,要将“五金”建设落到实处。

(一)打造“金专业”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职业教育要做到把专业链和产业链紧密对接、真正融合,需要依靠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依靠专业建设,将学院现有专业对接到相关产业中去,把专业建成“金专”。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要围绕企业的用人需求。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专业建设为例,要助力人才高端市场需求,根据产业的发展,建立人才能力培养模型。对标产业升级,以岗位能力标准为原型为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龙头企业公司牵头联合全国百家职业院校共建人才培养联盟,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做准备,同时为职业院校的“金专业”建设做好平台搭建。

(二)建设“金课程”

“金课程”建设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以课程为载体,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它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要结合产业发展,课程改革要真正地做到在学生身上有质量跃升,借助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打造“金课程”是共同体要做的第二项基建任务。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深度定制高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构建课程体系标准和维度,对准岗位能力,建设智能制造课程方案和体系,完善课程资源包的建设。“金课程”建设的方法有:一是制作数字化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二是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三是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四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过程表现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培养“金教师”

在教学改革中真正决定质量的是教师,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产教融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大部分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从校园到校园,缺少企业实践经验。根据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细则,职业院校应严格“双师型”教师标准,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第一线进行定期挂职锻炼,做到累计五年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一线专业实践锻炼。“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为主线,推进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提升培养计划,进行团队教师专业教学法改革、课程开发技术改进,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团队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与技术水平。

(四)建设“金基地”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点是实践,要想将基地建设成为“金基地”,就是要将实习基地、实践基地、实训基地的实践功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与企业生产环节零对接。实践基地的建设要结合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共同落实,充分借助周边区域的产业链,将校内实习实训的生产环节融入企业真实实践任务,同时引入工学交替的模式,定期完成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任务。可学习德国“双元制”,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习意大利的现代学徒制,让企业作为实践课程的设计者,通过深化改革,形成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在产业升级、技术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将难以实现的实习实训项目建设成为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以解决“三高三难”(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问题。

(五)编写“金教材”

好的教材一定是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新形态教材应是多样化的,如:活页式教材教学内容可增减,教学顺序可调换;工作手册式教材适应项目化教学实施模式;立体化数字教材可供师生不受时间、地点的控制随时可翻阅等。产教融合共同打造建设符合企业真实生产环节,适应学生阶梯式成长的教材内容才是“金教材”建设实质。

(文章来源:节选自《辽宁高职学报》)


终审:kjyxqhzcadmin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