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出海如何打响“留学广西”品牌
广西日报 2025-03-25 007版 学界笔谈 康 义 陈福北
高职学校“双高计划”的实施为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乘势而上,积极响应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创新国际合作模式,坚持教随产出,开展海外办学,先后与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开展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实施多层次多样式合作项目,招收国际留学生建立糖业现代工匠学院、国际糖业产教联盟,输出中国职教标准,推动职业教育“向海图强”,打造职业教育品牌。相关实践探索同时被列入2025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5KY1539)及2024年校级课题“公共外交视域下广西高职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研究”(GYKY2024007A),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紧跟跨国企业走出去,产教融合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深化产教融合,长期与区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为“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企业开展员工技术技能培训和质量鉴定,积极探索海外办学实体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水平。2019年,学校与泰国两仪集团共建中泰丝路国际糖业学院,学校派出骨干教师赴泰开展岗位技术交流,选派学生开展海外实习。2021年3月,与东亚糖业共建智慧糖业产业学院。同年,学校中泰“智慧糖业”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特色合作项目。此外,成立中国—东盟(菲律宾)国际护理康养教育基地,引入菲律宾家政护理标准体系并进行本土化改造;获批老挝职业标准开发示范建设单位。近5年,学校建成自治区级面向东盟国际化课程3门,开发培训资源包7个,输出教学标准65项,获得老挝官方认证职业标准2项,面向国际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超2000人次。王娟教授主持的《教随产出 飞地教学:职业院校培养糖业海外本土化人才的广西实践》获2023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写好专业建设文章,强化师资培养提高职教出海能力。探索“专业化+国际化”的办学之路。以“双高计划”专业建设为基础,建立跨校合作机制,定期举办国际职业教育师资训练营、国际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论坛等,坚持内培外引强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促进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同时,创新“汉语+技能+文化”为核心的留学生培养模式。一是在汉语学习方面,鼓励学生获取HSK(汉语水平考试)3级、4级等相关语言证书,提高语言水平;二是在技能培养方面,实行“1 on 1指导+实训实践”相结合的模式,由专业课教师指导、组织留学生参与各类技术创新大赛,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三是在实训教学方面,鼓励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动手能力,如组织电商专业的留学生开展直播“模拟汇演+实训”活动。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活动,有效提高了留学生们的跨文化沟通、交往能力,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写好文化交融文章,以文化人助力“留学广西”品牌提升。用好“一站式社区+社团”丰富留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留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中外交流活动和民族节庆,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木艺、扎染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利用学生社团组织文化体验系列活动,通过茶艺、插花、汉服秀以及美食节等加强留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此外,鼓励留学生参加广西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等,不断提高来桂留学生在语言、技能和文化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去年,学校留学生在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广西留学生书法大赛、来华留学生中国民歌大赛、广西高校国际学生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赛事中表现优异,捷报频传,获一等奖4项、金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未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招收国际学生来桂留学过程中,将持续创新“汉语+技能+文化”培养模式,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引导他们讲好中外合作发展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增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为培养知华友华的文化交流使者、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职教出海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系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