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媒体工院>详细内容

工业文化融入高职“大思政课”的育人逻辑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1 10:18:57 浏览次数: 【字体:

     《 广西日报 》( 2025年07月01日第 009 版) 学界笔谈  司 阳 李爱民 陈福北 邓 卫

工业文化发展过程中淬炼出的工匠精神、首创精神与家国情怀,既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价值锚点,也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实践场域与内容支撑。那么,作为一所工业底蕴深厚、职教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如何推动工业文化基因解码与“大思政课”价值认同的深度贯通,进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近年来,学校通过文化溯源、精神沁润和实践淬炼三方面深度挖掘和有机融合,助推文化符号的解码与育人价值的重构,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新的理论框架,有效助力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文化溯源,讲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奋斗史诗。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与重要驱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占据关键地位。学校以中国工业化进程为背景,梳理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历程,讲述不同历史时期工业故事与先进人物事迹。这些故事以工业文化为精神内涵和价值指引,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于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现代化。通过文化溯源,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工业化的历程与成就,深刻感受工业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进而激发责任感与使命感。

精神沁润,彰显中国工业文化的独特精神价值。从“新时代伟大变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生动实践”理论视角出发,挖掘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与先进事迹,提炼其中思政元素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一方面,以先进人物价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育理想信念与道德品格;另一方面,通过工业文化案例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知,筑牢历史与文化自信。同时,结合职业院校学科特色与师生实际,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实践案例,以中国式现代化成就激发家国情怀,并通过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践淬炼,展现中国工业文明的丰富实践样态。立足本地实际,高效整合区域内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教育资源,深挖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的工业建设成就与文明密码。依托校史展览馆的校地工业发展脉络展、工业博物馆的重大装备实物陈列、工匠文化馆的劳模精神数字展厅,联动实训实践基地的产线实操场景、校企合作体的现代企业管理实验室等多元实践平台,以“实物观摩+场景体验+产教融合”的立体化实践样态,全景呈现工业化进程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里程碑成果。让学生在沉浸式工业情境中,深刻理解新时代变革的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感受工业文化中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核,同步提升职业素养、强化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近年来,学校以“匠心铸魂”为引领,制作了《匠心筑梦,工而不凡》等3部风格各异的学校形象宣传片,开展了“精工至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创作了舞台剧《糖·心》并荣获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优秀舞台剧奖,并凭借“匠心育人,精工至善”文化品牌荣获广西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特色品牌等荣誉,充分彰显工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思政育人的感染力。

(作者单位系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终审:cfb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