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学段融通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教研活动”在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25年4月25日下午,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广西)暨广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高校(南宁师范大学)“数字赋能 学段融通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教研活动”在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校区多功能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南宁师范大学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工业技师学院通教中心、广西轻工技师学院德育教研室、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研究室、南宁市西乡塘区基教室、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南宁市秀田小学共同协办,我校副校长孟学林出席并致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邓君焕主持。
聚焦主题:数字技术与学段衔接双轮驱动
本次活动以“数字赋能 学段融通”为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通过AI技术在思政课堂的深度应用展示,搭建跨学段教研交流平台,探索数字化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新策略,构建资源共享、学段贯通的思政教育新生态。
教学展示:AI赋能下的跨学段同题异构
本次活动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在同题异构专题课例与说课展示环节,来自职业本科、高职、中学、中职、小学等不同学段的教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开教学实践。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彬彬进行高职学段《形势与政策》课例展示,她以AI技术融入课堂互动,生动阐释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深刻内涵。随后,南宁市秀田小学教师张婷、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教师黎观连、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教师蓝慧澜、广西轻工技师学院教师黄铭君、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靳晓斌等分别以“一心·三研·五对接”课堂教学衔接模式,结合AI工具进行说课展示,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到职业本科生的历史思辨,层层递进地呈现各学段思政课的育人重点与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经验分享与专家点评:凝聚共识共促发展
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红艳教授在经验交流中,分享了该校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举措,强调数字技术对教学资源整合与跨校协作的赋能作用。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令辉教授在点评中高度肯定活动的创新性与实效性,指出各学段教师需精准把握学情差异,在AI技术应用中避免“形式化”,注重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的深层转化。他强调,要以数字技术为纽带,强化各院校间的资源共享与教研协同,切实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到实处。
活动成效:开启数字化育人新征程
此次教研活动吸引了多学段思政课教师深入参与,通过AI技术应用展示与跨校交流,为优化思政课教学设计、推进学段衔接提供了新思路。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不同教育阶段中精准把握育人目标,共同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韦佳敏 图/冼春瑜、廖展杏、陈巧英
一校一审/农凯雯 二校二审/黎洪殷 三校三审/农雁玲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