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赴东兰县开展“寻访红色足迹 深化思政教学”
思政课教师实践研学活动
为将广西丰富的红色资源充分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2024年12月27日至29日,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76名思政课教师赴河池东兰县开展“寻访红色足迹 深化思政教学”思政课教师实践研学活动。
12月27日上午,在广西民族大学国交处会议室举行了开班仪式。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玉雄,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司阳及部分研学班成员参加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现场
开班仪式结束后,李玉雄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到的见解,为学员们分别讲授了题为“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坚持向海图强 努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西篇章”的精彩内容。开班仪式及首场讲座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为后期研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月28日上午,全体学员共同参观了位于广西韦拔群干部学院内的红色东兰革命历史文化长廊。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员们深入学习了以“风起东兰”“云涌右江”“红旗不倒”“光耀中华”“永恒纪念”5个主题为轴的展览内容,真切感受到了源于东兰地区的革命光辉历程,深刻缅怀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全体思政课教师参观红色东兰革命历史文化长廊
随后,全体学员乘车前往位于东兰县武篆镇的韦拔群故居继续参观学习。学员们深入了解了广西农民运动先驱韦拔群烈士从诞生到英勇就义,为党“热烈而生、热烈而死”的非凡一生及其家族成员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捐躯殉难的悲壮故事。学员们被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所深深触动。
全体思政课教师在韦拔群故居前合影
12月28日下午,学员们来到广西右江革命的摇篮、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学习,深入了解韦拔群烈士在此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峥嵘岁月,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火种在这里孕育、发展与传承的历史进程。讲解员带领学员重温韦拔群在“列宁岩”传播革命真理的场景,在其声情并茂的演绎中,大家被带入了一个充满革命激情的时刻,齐声高唱起《我们要联合》这首革命歌曲,嘹亮、激昂的旋律让学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们的壮志豪情紧密相连。
全体思政课教师在“列宁岩”内学习场景
随后,学员们前往革命老区东兰县武篆镇“红色坐标”——魁星楼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物、图片的展示以及生动的讲解,学员们深切感受到了邓小平同志在这里留下的足迹与智慧,以及革命先辈们炽热的革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全体思政课教师在魁星楼前聆听讲解
12月29日上午,全体学员前往烈士陵园,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前为革命烈士默哀、敬献花篮,并重温入党誓词,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尽哀思与崇高敬意。
全体思政课教师在烈士陵园内的韦拔群纪念馆前合影
最后,学员们前往壮乡将军纪念馆参观学习。纪念馆主要陈展韦国清上将以及张云逸等20位从红七军、红八军走出的开国将军的生平文物史料。学员们漫步纪念馆内,重温那些激荡起伏的革命风云岁月,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全体思政课教师在壮乡将军纪念馆前合影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场教学理念的革新之旅。通过实地探访革命遗址、学习革命先烈事迹,教师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未来,这些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将成为思政课堂鲜活的素材,助力教师们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致力于结合实践体验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图/张琎薇 文/陈巧英、雷妮 审核/农凯雯)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