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走进学校工业博物馆
在本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 “大思政课” 建设要求,整合社会资源及学校特色育人载体,在学校工业文化中心落成之际,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走进工业博物馆,开展“循精工之道,育匠心之才”为主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覆盖武鸣校区大一约4400 名学生。
学校工业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540平方米,设有序厅、世界工业、中国工业、广西工业及我校工业贡献五大展区,既系统展现工业文明的历史脉络,也展示了学校在工业发展中的办学进程。步入序厅,同学们迎面看到的便是气势恢宏的主形象墙 —— 校徽以立体浮雕工艺镶嵌于中央,齿轮造型环绕四周,金属质感的齿纹与校徽的人文底蕴交相辉映,既彰显工业文明的厚重历史,又传递着匠心育人的时代使命,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作为工业学子的职责与使命。
同学们在聆听讲解员讲解
在世界工业展区,从蒸汽机的轰鸣到电力时代的崛起,从互联网革命的浪潮到智能制造的曙光,一件件复刻模型与珍贵史料,串联起世界工业的辉煌历程。同学们驻足凝视,惊叹于人类创新智慧的伟大力量,深刻体会到工业发展对世界格局变革的深远影响。中国工业展区则以时间为轴,展现了我国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体系的跨越发展。从古代精美的青铜器制品,到近代民族工业的艰难探索,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工业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幅幅历史画面让同学们心潮澎湃,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聚焦广西工业展区,独特的地域工业特色尽显眼前。从蔗糖产业的创新升级到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从有色金属的精深加工到新能源产业的异军突起,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家乡工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与独特魅力,对广西工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最令同学们自豪与振奋的是我校对工业发展贡献展区,这里展示了学校多年来在工业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丰硕成果。一张张荣誉证书、一项项专利技术、一个个校企合作项目,生动诠释了学校为工业发展注入的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应当牢记工业学子的责任,为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工业博物馆是学校文化育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此次思政课实践教学走进工业博物馆,不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增长了工业知识,更将工业文化的体验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感慨道:“学校的工业博物馆内容非常丰富,这次实践学习让我深刻理解了中国工业发展背后的精神内涵,明晰了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知识报国的决心。”
同学们在工业博物馆实践留影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依托社会与学校的工业文化资源,通过展馆参观、主题展览、工匠讲座等形式,铸就“匠心育人”特色思政品牌,培养更多具有工业情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大国工匠。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邓卫 图/ 刘意
一审一校/农凯雯 二审二校/黎洪殷 三审三校/农雁玲
用户登录